从科技创新的源头看,基础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我国面临的很多‘卡脖子’技术问题,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,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。”
2023年11月,复旦大学成立相辉研究院,聚焦关键科学难题;同年12月,上海交大成立思源研究院,聚焦基础研究领域。在较长周期内,“不考核具体的学术产出或成果发表”“不设定阶段性研究目标”等做法引人关注,体现的正是长期主义。
华为一年1800亿投入研发,有600亿是做基础理论研究。“不考核”、“不设期限”、什么时候能做出来“不知道”、对科学家也“不做要求”等背后,正是其对理论科学家的“战略耐心”。
从科技创新的主体看,企业的主动性显著增强。
大疆创新、宇树科技、深度求索……一大批科技型企业快速崛起,就在于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得到强化。
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,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不断优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