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抓好人无我有的东西”“继续把王牌打好”“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”等重要论断,体现了在全国大局中精准定位、因地制宜、各展所长的发展要求,是对地方发展方法论的深刻揭示。
从普通农产品,到优质工业品,再到健康消费品,刺梨成为地方如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一个生动注脚。
由潜心科研到产业发展,任正非讲述的刺梨故事,不仅饱含着企业家对科学研究的敬重,也蕴含着以科技创新成果造福百姓的朴素情怀。
清代《黔书》《本草纲目拾遗》等记载其药用价值,上世纪40年代罗登义的研究予以实证,在新时代成为人们健康养生的“新宠”……刺梨以“三王圣果”之誉成为农民的“致富果”,令人感慨。
中华文化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。从罗登义到屠呦呦,从刺梨到青蒿素,一个个侧面生动表明,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,激发科技创新活力,推进中国式现代化,不仅底蕴深厚,而且动力十足。
新时代,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应用。
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,日益成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显著特征。